每一次遇見,都是有益的緣份 (1) 你看,時光的風景在古往今來的春夏秋冬的公平的循環中出現,催促著你、我,董卿在主持《朗讀者》欄目的開場白中說過:“冷遇見暖,就有了雨;冬遇到春,有了歲月;天遇見地,有了永恒;人遇見人,有了生命?!?/span> 看來,遇見就會有結果,也應該獲得收益。 其實,一生中,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遇見。一個人的每一次遇見,都是一種緣份,一種慶幸,一種屬于他(她)自己的不一樣的感覺和情感觸動。 他(她、它)匆匆前往生命旅途的某一個時間點,某一個十字路口,與某個(些)人或物遇見;又匆匆地趕往下一個時間點,下一個十字路口,與另外的人或物相逢。 從這個意義上說,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遇見的過程。生活就是不斷地儲存已有的遇見,從而將不斷的遇見組成了一生的全部。 我常常想,這人世間的每一次遇見都是值得的,有益的。無論遇見的是人是物,或苦或甜;無論是秋風蕭瑟,寒冬凜冽,還是春風拂面,百花斗艷;無論是友情、親情或者愛情。 幾十年的經歷,使我意識到,一輩子的遇見,都是幸運,都有難得的體驗和很大的收益。 (2) 童年時候的遇見是美好的,五彩繽紛的。那是年輪的起始點,白天都會做無憂無慮的五彩夢。如山一樣的父親,如水一樣的母親;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,好了又罵、打了又好的發??;白云飄飄,山路彎彎;夏日跳河水里洗澡,冬天奔飛雪中打仗;盼著過年穿新衣,放鞭炮,給長輩們磕頭拜年;等等。 學生時代的遇見是活躍的,朝氣蓬勃的。在知識的海洋里航行,在德智體道路上競賽;學工學農學軍,學英雄見行動;“一顆紅心,兩種準備”,“到工廠去,到農村去,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!”。 班主任,小學遇見的段金蓮、史銀山老師,中學遇見的劉吉清、張起、陳群生、王治平、程曉明、宋夏、任明鈞、池泰琴老師。 遇見的同班同學中尚有聯系的,小學初中的僅曹田平、李雙春、張秀福、劉懷璽等寥寥無幾,高中和電大的不過30多個。曾經的遇見,不愿意卻不得不提及的,是幾個英年早逝的高中同學馬貴山、肖仁、黃江勝、賈春保,每念此,人生苦短,一陣心酸。 工作后的遇見是繁忙的,豐富厚重的。十年教育用心腸,活潑可愛的學生,職業各異的家長,經驗豐富的先生,吸取知識的圖書館,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的場面,學生畢業后時常相聚的笑臉,還有那睡夢中常遇見的眾多師長。 后調工業管理部門,遇見的是全新的一切:規定、規章、程序,會議、匯報、總結,管理、技術、經營,部門之間的協調,省、市(地)縣及企業相關單位人員之間的聯系、交流。曾經困惑過,曾經彷徨過,曾經加班熬夜過,曾經興奮失眠過。哦!靠敞開的心扉而遇見的那么多的貴人和友人,激勵著我去不斷挖掘蘊藏于身內的潛力和動能。 想了想,一生中的巧遇,還數時隔56年在一次小聚中遇見了小學、初中同學李雙春。那是由兒子出面邀請幾個同學父母的一次很隨意的小聚,席間寒暄、閑聊之余,很自然聊到上學和經歷。讓人意外和驚喜的是,當我和他都報出初中在二中71班學習和姓名時,他居然連我有兩個姐姐都知道,并脫口而出二姐的名字——原來我們小學也是同學。只不過,讓人感慨的是,多少年來,孩子們同班同學,關系緊密,聯系不斷,父母間雖曾遇見,卻失之交臂。這世界上的事兒真的太叫人費解!如今想來,也該是緣份到了吧! 坦白地說,在我今生所有的遇見中,最重大、最珍貴、最值得一書的遇見,莫過于45年前遇見的她——我的發妻。無需理由,不要彩禮,一拍即合。她,天生忠厚老實,我從小義正心細,也算互補,配套成雙。我曾在一篇小文中寫道:“我與妻子結為伉儷,是自己的選擇,也是上天的安排。我們都很清楚:倆人并不突出,未必般配,更不完美;既不是門當戶對,亦非高富帥者;只是天底下一對(男的高中生,女的中專生)普通老百姓,充其量不過是當時能吃商品糧的兩口子而已!”這一路走來,生活、工作、家庭、孩子、親友,有坎坷、苦與憂,有平坦、甜和樂。幾十年的現實使我們越來越明白:生活本來就是這樣,婚姻本該也是這樣。如同那彩云與細雨,如同這大海和沙灘。人間的婚姻千萬種,但真情只有一種,真心只有一顆。而今,相濡以沫幾十年,比金子更貴重的真情和真心,相互都得到了,擁有了,此生無憾矣! 如今我們倆的遇見,感受“夕陽紅”,樂享“兒孫情”。生活于城市與鄉村兩地,互換于居住和旅行之間;避喧鬧而就僻靜,反簡單而歸樸真;遇見養生而醉心于書籍,相逢電腦而迷戀于習作。 (3) 今天,我常常想,曾經的遇見,有的如晴天霹靂,有的如暗流湍急,有的如彎曲山徑,有的如北斗星空,有的如霞光晨霧,有的如和風細雨。這一切,開發了智力,豐富了閱歷,補益了氣力;這一切,抵御了誘惑力,收獲了識別力,增強了免疫力;這一切,是內心修行,修行永遠在路上,天地使然,境界決定了命運。 今天的我,“投入地笑”眼前,“投入地愛”一切;今天的我,“投入藍天”“就是白云”,“投入白云”“就是細雨”。 曾經的遇見,皆有獲得。 哦!每一次的遇見,都是一種幸運,一種收益。 哦!所有的遇見,都是財富,更是生活本質的美味佳肴。 我,不為擦肩而過的遇見而懊悔和遺憾。 我,只為曾經的遇見而慶幸和樂觀。 書寫今生的遇見,不負曾經的相逢。 感謝今生的遇見,全為匆匆遇見的緣份。 2020年2月。 作者:崔承志 |
|